提高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WTO挑战
2023-03-17 来源:西藏机械信息网
提高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WTO挑战
我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现代经济发展的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在WTO框架下逐渐和世界经济体系的融通,我国包装企业也开始直接和国外同类企业展开面对面的竞争。提高我国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包装工业面对WTO挑战、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海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更可详细表达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管理系统和技术系统的有机融合,是企业在特定经营条件下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企业的关键技术或管理运行机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企业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综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企业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包装行业已上升到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中的第14位。在我国加入WTO后,包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包装工业的生存之本、兴盛之源。
2 目前我国包装企业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包装工业发展时间比较短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包装企业长期存在的产品档次不高,组织机构散,开发能力弱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和国外同行业比较起来明显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首先从包装产品结构上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档次水平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档原材料不能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一些市场容量有限、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出现积压;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档次产品和原材料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从技术结构上看,主要是科技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先进的技术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外。例如,我国包装机械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水平上要落后20年。现在我国包装机械产品中仅有5%左右的能够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的水平。
从组织结构上看,主要是生产集中度低,分散重复严重。我国包装工业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代表行业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大批产品有特色并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
a.包装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差,生产集中度低。长期以来,我国包装工业投资分散,布点重复,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集中度低,远未形成规模经济。西方发达国家的包装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我国包装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达到0.6%。同时我国包装企业专业化水平差,生产集中度低下,企业效率难以提高。例如,我国纸制品包装企业规模偏小,年产2000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而纸箱加工生产的总能力又高于当前实际需求。这样不但不易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而且由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同时来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不得不进行“自残式”的恶性价格竞争,把整个纸箱加工企业都带入了险境;
b.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少,产品设计水平低、更新换代慢。由于我国包装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以专业化协作为基础的大批量生产体制还没有形成,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较大的研究开发投入,严重阻碍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结果导致产品更新换代慢,竞争力不强。包装企业普遍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相对很少,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慢,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低。全行业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也普遍低下。到目前为止,全行业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开发机构。整个包装行业性技术、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都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
c.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职工队伍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我国包装企业中约有2/3为中小型企业,其中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占多数,相当一部分企业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机制。另一方面这类包装企业的职工素质不高,科技人员缺乏,职工队伍中参加过包装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很少;由于缺乏现代的管理制度、技术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服务意识,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包装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优势,还远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我国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我国的包装工业主要由包装制品工业、以包装原辅材料和包装设备为主的包装基础工业两部分,前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地域成本优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后一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相对高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障碍。并且包装装配业在整个包装行业中居于控制地位,影响和决定着包装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包装企业也可以分为包装制品类企业和包装装配类企业。加入WTO对我国包装工业的整体竞争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a.包装制品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进入壁垒低,企业的竞争力优势主要是由劳动力成本和产品地理市场的划分构成,目前我国包装制品类企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低成本的劳动力价值和迎合市场的特色产品为基础,以产品地理市场上较高占有率和本土化优势为后盾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在包装制品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局部性和时间性,缺乏延展性。如果不继续强化这一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类企业的竞争优势会逐步淡化,甚至消失。
b.包装装配业和原辅材料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和技术将决定该行业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此类包装企业资本总量不高,资本集中度低下,普遍缺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同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水具备竞争优势。国家相关部门和包装行业协会应高度重视对此类企业的扶持和保护,这同时也符合WTO对东道国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全行业应该尽快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国外同类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达到威胁整个行业发展的时候,此类企业可以利用WTO规则中的反倾销条款和保障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另外,同国外先进企业走合资、合作的道路也是此类企业在短期内大幅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的绝好机会。用市场来换技术,用市场来换管理是我们充分利用WTO规则发展壮大自己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4 提高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提高包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整个包装工业的相关行业协会从宏观上加以规划和扶持,而且更需要包装企业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包装企业必须在宏观上注重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背景等。只有在上述几点上练好内功,我国包装企业才有望在更广和更深的领域内建立和强化有自己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才有望在同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时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包装企业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利用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另外全行业要集中优势资源组成一批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在行业中能起到典范作用的强热企业。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大规模化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包装制品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而且可以由这些较大规模的强热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带动全行业的进步。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规模经济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国在包装制品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另外,要注重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逐步确立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b.大力扶持绿色包装,积极发展特色包装。我们应借加入WTO之机,制定全行业的绿色包装的政策法规,指导、扶持绿色包装产品和企业,逐步淘汰不符合标准的包装产品和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包装是我国包装企业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当今包装潮流的一条捷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商品包装特色化、多样化愈显重要。大力发展特色化、灵活性包装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特色化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强化我国包装制品行业企业的竞争优势。
c.加快包装装配企业的科研开发投入,缩短同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包装装配类企业应尽快建立技术创机关报的运行机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鼓励科研院所加入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使企业逐步成为产业技术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另外也可以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同外商合资、合作办企业,这样不仅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在短时间内提升我国包装装配类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技术辐射对包装制品类企业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d.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包装企业信息化建设。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包装工业自身的特点要求我国包装工业企业不仅要建立全行业的信息资源网,而且建立包装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要逐步建设与包装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包装信息化体系,构筑与包装现代化及持续发展相配套的教育、科研与服务的新格局。包装企业应重点加强包装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数据与信息转换工程的构建、包装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包装企业发挥“后发”优势,缩小同国外同行业差距的一第捷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物流专题之托盘探索
- 下一篇:天津石材辐射北方打造产业规模集群化声势【资讯】